平桥老街张大生堂中药铺(资料图)
平桥镇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。据《山阳县志》记载,公元560年,人们今天所说的“平桥”,在当时被叫做“平河桥”。早在明清时期,就有“淮阴十景”之说,其中之一为“平桥社鼓”。平桥民间也有“平桥十景”的说法,版本各不相同。
古镇平桥在以水运为主的时代,尤其是运河航线开通后,承载着漕运重任,交通便捷的平桥确实是一个富裕、繁华的乡村集镇。
“平桥十景”之轮船站遗址
所谓“平桥十景”,首推“轮船码头”。过了轮船码头,便是“一人巷”,而后就是平桥大街,经林家大院,过沈家祠堂,到了厉氏酒楼,可看到八角琉璃井,继续向前是东圣寺,再过十里长堤,便是沈氏马滩。“平桥十景”如今已无从考证,只在坊间口口相传,但也从一个侧面,反映了平桥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昔日经济、交通重镇的地位。
水运为主的时代,大运河承载了平桥人太多的感情。因为依傍着京杭大运河,平桥古镇上的轮船站自然是平桥首景,其承载的功能,类似今天的淮安东站。南来北往,凡需外出的人,大部分都要经过此处。1924年7月,清镇内河长班小轮公司的“福运”号轮开通客运班轮,停靠瓜洲、邵伯、平桥、板闸等埠。从此,平桥开埠,轮船站由此成为平桥的一个标志性建筑,每逢客轮到站,一派繁华景象。平桥之盛,到平桥轮船站可见一斑。然而,随着陆运兴起,昔日的轮船站繁华已经不再,成了历史的遗迹。直到今天,人们或许依然可以从轮船站的台阶石板上,窥见当时的盛景。
“平桥十景”之轮船站留下的台阶石板
所谓“一人巷”,是平桥轮船站与平桥大街相连的一个巷子,巷深路窄。根据坊间口口相传,古代的“一人巷”,由于南来北往的人较多,流动人口大,做生意、谈买卖的也就多了起来,香烟、花生、水果等在商品匮乏的年代,在“一人巷”成了“抢手货”。
过了“一人巷”,便是平桥大街了。早年的平桥大街,粮行、饭店、铁匠铺、浴室、百货店各种商铺林立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鼎昌粮行、吴合兴粮行、翟正大布店、张大生堂中药铺、天元银楼、宝泰烟庄、三仙池浴室都享有盛名,平桥天天都有集市,甚是繁华。
在平桥集镇的南首,今平桥饭店遗址,就是林家大院。林家的前辈林秉直(当时为朝庭命官)因接驾乾隆皇帝成就了“平桥豆腐”的故事。至今,到平桥吃平桥豆腐,还会聊到当年乾隆吃豆腐的那些陈年往事。林家大院规模宏大,当时堪称“平桥名片”之一。
平桥饭店遗址
沈家池塘,为溪河源头。溪河原为通江达海的漕运通道,后几经改道,现存的溪河不再是先前能走船搞运输的河道,成了一条狭小的河流。尽管如此,溪河边至今还留存着沈翼墓、胡琏遗迹、东圣寺等古迹。其中,沈翼墓被列入淮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据《平桥史话》记载,里运河开通后,平桥的土地被一分为二,溪河也被拦腰截成两段,位于里运河以东的主要河段的河头,留在了平桥镇区的“一人巷”,久而久之被人们称为“北溪河”,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“头溪河”。后来,里运河东岸在明清时期所建的10个涵洞,水都流入了溪河,最终汇入射阳湖,故水利史上有“十洞归溪”之说。这时的平桥集镇既紧依运河得南北交通之利,又得溪河东西水运之便,借水逐步繁华起来。
传说平桥积谷仓负责人林百万(林秉直)驻守平桥,负责积谷仓的事务。朝廷有6条大船担负着从里下河地区运输农副产品的任务,路线是从平桥出发,沿溪河向东,抵达里下河地区,然后再沿原路返回。后来,林百万自己也组织了1条大船与官船一起运输。有一次,7条大船在回来的路上,因风大雨急,6条官船全部沉没,只有林百万家的大船幸免于难。林百万苦思冥想,想找出理由来解释这件事。后来,他找到了原因。林夫人信佛,每天都在东圣寺烧香拜佛。当时,人们都说东圣寺烧香灵验,一时间,寺庙香火旺盛,好不热闹。
重修后的东圣寺
厉家酒楼在平桥饭店对门,是一位外省籍人士到平桥定居后,在平桥开的饭店。当时平桥的饭店较多,名气大的主要有胡家饭店、厉家饭店、平桥饭店。如今,这些曾名噪一时的饭店都已成为见证平桥历史的象征,它们残存在古镇平桥的南首。从这些残砖断瓦中,可见平桥昔日繁盛。
昔日的厉家酒楼如今已成为民居
八角琉璃井如今尘封在平桥东圣寺院内。仅从这口井的外部可以知悉它的沧桑,关于它的传说很多。
八角琉璃井
归一庵和十里长堤皆因岁月的变化,找不到当年的景象。归一庵只能在史料中找到它的踪迹。十里长堤也因为平桥集镇建设、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而不复存在了。如今,十里长堤被平桥镇平东社区所用,这里已是高楼林立。
沈氏马滩是沈翼墓遗址,紧临头溪河边。昔日的平桥,繁华已经成为人们的美谈;今日的平桥,随着古镇建设的热潮再次兴起,一批诸如上河作业港、平桥盐文化特色小镇的建设,将有更多更美的新景点呈现在人们面前。眼前的平桥,正在成为一个水清岸绿、人居环境优美、社会和谐稳定的新型集镇。